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小学资料 >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常识积累:农业四大发明

2024-02-18 11:29:32
中师华图

 人人都知道,中国有所谓“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很少有人了解,中国还有“农业四大发明”,也就是稻作栽培、大豆生产、养蚕缫丝和种茶制茶。

伴随丝绸之路的蚕丝

先说蚕丝。古代中国被称为China或Serica,前者的来源众说纷纭,可能是“秦”或“支那”音译,同时被用来指称瓷器;后者通常被认为是“缫丝”的音译——因为丝绸是中国特产,以至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养蚕缫丝的历史的确源远流长,早在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蚕茧标本,以及现存最早的丝织品。商朝、西周的墓葬中,更是经常有玉蚕出土。

围绕丝绸这一重要商品,丝绸之路的雏形逐渐出现。尤其公元前2世纪,张骞打通西域,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等产品可以顺畅地销往西方。随着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养蚕、制丝等相关技术,在3世纪左右传到西域地区;5世纪左右又从西域传到波斯;随后,东罗马也从西域或波斯获得了丝织技术。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已经知道,大秦(即东罗马)人会养蚕、种桑和织锦。

在东南亚广泛种植的水稻

不同于丝绸自东向西的传播,水稻的外传路线是由中国向东、向南,先在东南亚、朝鲜、韩国、日本等地流行起来。中国先民驯化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丰富的稻谷、稻叶和稻杆,这些稻类遗存已与野生稻有很大区别。

公元前4000-前3000年,水稻通过越南红河流域,传入泰国东北部,之后在东南亚被广泛种植;公元前1000年左右,朝鲜半岛已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引进了水稻;再后来,水稻又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按照丛书中《水稻》一书的研究,即使是在非洲、美洲,也有中国水稻的身影。

在美洲后来居上的大豆

被列为“农业四大发明”的粮食作物还有大豆。野生大豆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而中国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最为相像,说明大豆的驯化最早可能是在中国完成。在黑龙江、吉林等省的考古遗址,曾发现过距今3000多年前的大豆遗存。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有碳化的大豆颗粒。

大豆在亚洲的传播路径与水稻相似,先从中国大陆传到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列岛;东南亚大豆种植大豆又晚于东亚。日本利用大豆,发明了味增、纳豆等别具特色的豆制品。

16世纪左右,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日本,将大豆带回欧洲。18世纪中期以后,大豆被北美大陆引进,到1954年,美国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大豆最多的国家。南美各国引进大豆时间较晚,但得益于转基因大豆的推广,阿根廷现在年产已达数千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被日本人发扬光大的茶饮

在“农业四大发明”中,丝绸、水稻、大豆主要解决人的基本衣食问题,饮茶则不同,更多时候被当作一种衣食之外的消遣。野生茶树在中国西南地区有广泛分布,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巴蜀人饮茶。此后伴随秦国对巴蜀的占领,饮茶先是在中国南方,再是在中国北方,逐渐流行起来。

茶叶的外传与丝绸、水稻、大豆等又不同。茶叶是由遣唐使带往日本,并被日本融入佛教思想,发明了绵延至今的“茶道”。再往后1000多年,西方人才从荷兰人那里第一次见到茶。茶叶在欧洲有一些颇为不同的饮用方法,比如英国人要往茶里加砂糖、牛奶,俄国人还会放蜂蜜等。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备考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